您好,欢迎访问宁夏科协官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15
2017年09月

时间守卫者:国家授时中心团队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沈春蕾
  科学家最害怕的是两件事:怕没事干;怕干的事情不被承认。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发挥学科优势,凝练的“一三五”战略规划,得到了科研人员的认可。
  
  郭际
  西安临潼,有着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是以华清池为首的中国御温泉之都。同时,这里还坐落着标准时间的授予和守卫者——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授时中心)。
  “中心拥有一支时频领域的科研队伍,分别承担着我国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任务,并采用多种手段与国际时间保持同步。”国家授时中心主任郭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承载历史使命
  1966年,前身还是陕西天文台的国家授时中心获批筹建。1970年,国家授时中心短波授时台试播。1981年,国家授时中心正式发播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
  上世纪70年代初,为适应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国家授时中心增建长波授时台(BPL),1986年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随后正式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
  国家授时中心的授时台位于陕西蒲城,主要有短波(BPM)和长波(BPL)专用无线电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台。
  其中,短波授时台(BPM)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以4种频率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覆盖半径超过3000公里,授时精度为毫秒量级。长波授时台(BPL)每天定时发播载频为100KHz的高精度长波时频信号,地波作用距离1000~2000公里,天地波结合,覆盖全国陆地和近海海域,授时精度为微秒(百万分之一秒)量级。
  郭际告诉记者:“BPL长波授时系统的建立,将我国授时精度由毫秒量级提高至微秒量级,使我国授时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该项目荣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国家授时中心除了开展时间频率研究工作和常规的授时发播工作外,也面向各行业、各领域时间用户,进行系统设计、咨询和相关设备的研制。国家授时中心在以卫星发射、空间试验为代表的我国航天技术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40多年来,国家授时中心在时频技术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奖140余项,为国家的空间技术、测绘、地震、交通、通信、气象、地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
  上世纪末,按照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国家授时中心进一步凝练和提升科技创新目标,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队伍建设。
   发挥学科优势
  “‘一三五’战略规划是我们根据院党组的要求,经过十几次讨论后形成的共识。”郭际说。这一点也体现到国家授时中心的“一个定位”上:立足时间频率与卫星导航,瞄准该领域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时频体系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任务,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系统集成。
  在一个定位基础上,国家授时中心根据学科布局,提炼出了“三个重大突破”:时间基准保持、卫星导航试验与评估系统、量子频标研究。
  其中,国家授时中心负责确定和保持的我国原子时系统TA(NTSC)和协调世界时UTC(NTSC)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原子时合作。该系统是由一组高精度铯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卫星共视比对、卫星双向法(TWSTFT)比对等手段与国际原子时间标准相联系。
  谈及“三个重大突破”的发展目标,郭际指出,时间基准保持系统稳定度提高两个数量级,巩固和发展授时服务系统,确保完成国家授时任务;国家授时中心开展卫星导航信号体制、精密测定轨及系统测试评估技术研究,建成卫星导航试验和评估系统;中心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铯原子喷泉钟和光晶格锶原子光钟,应对未来可能的时间单位“秒”定义,并大幅提高我国标准时间的准确度。
  国家授时中心围绕“一个定位”和“三个重大突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前瞻部署了“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亚纳秒级时间频率传递研究、新型星载原子钟研究、脉冲星计时与深空导航研究、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兼容互操作、卫星导航系统实时精密定轨定位研究。
  其中,GNSS兼容互操作能够满足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占领频率资源、保障授权服务、市场开推以及完成与其他系统兼容互操作国际协调等需求。
  国家授时中心力争2015年前与国内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完成兼容互操作体系研究,建设GNSS兼容互操作技术仿真平台,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GNSS兼容互操作双边和多边协调提供技术和战略支撑。
  “科学家最害怕的是两件事:怕没事干;怕干的事情不被承认。”郭际表示,国家授时中心发挥学科优势,凝练的“一三五”战略规划,得到了科研人员的认可。
  资源有效集中
  “过去科研人员分散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一三五’战略规划让研究所资源有效集中。”郭际明确指出,“国家授时中心的科研任务紧紧围绕‘一三五’战略规划展开。”
  为此,国家授时中心的学科领域集中分布在时间频率和卫星导航,围绕时间基准保持和国家授时任务展开科技布局,并参与国家卫星导航系统和国家时频体系建设。
  为完成国家授时任务为基本要求,国家授时中心在现有8个研究室和实验室及两个院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根据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任务的需要,成立国家授时中心专项总指挥和专项管理办公室的行政指挥系统、以及相应的技术设计师系统。
  然而,西部地区科研发展的主要困难来自人才。国家授时中心针对科技目标任务重、领军人物缺乏、学术带头人少、重大科技产出少等主要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当前,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强队伍建设,为中心广纳贤才,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较坚实的基础。”郭际道出了一位西部研究所的管理者渴求人才的心声。
  近年来,国家授时中心加大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力度。为创造更加有利于科研和个人发展的空间与平台,国家授时中心根据研究人员各自特点,在岗位聘用、承担项目、科研条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郭际说:“我们采取多项政策,努力帮助科技人员解决其住房、配偶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国家授时中心对海外引进人才继续采用特殊和灵活政策,对内采用国际合作方式,每年遴选3~5名基础扎实、创新思维能力强的优秀科技人才到国外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
  紧紧围绕“一三五”战略目标,国家授时中心对各研究单元科研工作目标任务按照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凝练,使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文章转载自中国科普网